范强强:我与消防涉外翻译的不解之缘

 2020-07-13 15:00:54   作者:七月 洪泉    来源:译笙   浏览:3502

范强强,1950年生于上海,资深公共安全传播专家,中国科协暨腾讯互联网+科普专家,国际民防协调署高级顾问,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专家,理事,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信息研究室原主任。

全民消防我代言,大型公益活动宣传照

全民消防我代言,大型公益活动宣传照

范强强在消防专业和科普领域,曾担任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委员会2届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9年),2届主任委员(9年),《灭火手册》、《防火手册》、《中国消防手册》等大型工具书分支主编,《中国消防通史》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国外典型灭火案例选编》主编,曾主编《中小学生校外消防安全读本(辅导员用书)》(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和《中小学生、幼儿消防安全读本》(学习出版社出版,2011年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40年来,他在《文汇报》、《人民公安报》、《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中国应急管理报》和《中国应急管理杂志》等报刊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和科普文章。

在翻译领域,范强强自1986年起担任过8届北京国际消防技术交流和展览会首席英语译员;是中国首部《英汉消防词典》的第一作者,并担任《英汉汉英消防词典》(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被大英图书馆收藏)主编,美国《消防手册》中译本译审。

2019年受聘担任国际民防协调署高级顾问

2019年受聘担任国际民防协调署高级顾问

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消防专家,如何通过自学外语,走上专业翻译道路?他对翻译学习又有怎样的理解?近期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

“读书越多越反动”的年代,他却学起了外语

1966年“文革”发生,范强强正在读初二。当时学校全部停课。1968年,他被分配到上海郊区松江化肥厂里当工人,上三班开离心机。他的工作强度不大,一天四五小时,加上自己对外语充满兴趣,他便利用起空闲时间,自学英语。后来厂里要调他去上常日班的岗位,不用每三周很辛苦地上一周的深夜班。可是他为了利用三个小时的上班余暇学习,拒绝了。就这样,他在厂里上了10年三班。

“我在车间也不能把时间都浪费掉,便开始自学,一学10年。”

范强强工作时还带过外地来的徒弟。那些徒弟看他上班在读英语,忍不住发笑。有两个女生当着他的面不好意思,跑到外面去哈哈大笑起来,似乎觉得他脑子有点不正常。

其实上班看书,应该是违反劳动纪律了,但当时车间领导也给予理解,找人提醒了他;不过既然没有影响工作,领导便没再找过他麻烦。后来同事们也理解他了,在各方面支持他学习。

那时候条件差,化肥厂又在郊区,他一周才回去一次,业余时间也都花在学习上。他住在八人间的宿舍,周围嘈杂,加上当时读书无用论盛行,大家都觉得他很奇怪,他自己却丝毫不受影响。如此环境之下,他全力以赴地学习英语,之后又学习日语。在松江工作的十年里,他一次也没去过当地的旅游景点方塔和佘山。

可是外语,完全自学是远远不够的。范强强自己也明白,便想出了新法子。

学界前辈的启迪指导,令他受益匪浅

每周回家,范强强都会请老师辅导一下外语学习。指导他英语的主要有复旦大学的担任过公外系主任的翟象俊教授和华东师大的彭恩华教授等。靠翟教授关系,他有时还能得到英语大师陆谷孙教授的指点。

范强强的远方长辈葛祖兰先生是他日语的启蒙老师。葛老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日本俳句的名家,为了纪念他在俳句上的成就,日本还立起了他的铜像。彭恩华教授英语、日语俱精通,也是他的日语老师。彭教授是中国第一本《日本俳句史》和《日本和歌史》的作者,这2本书帮助很多中国人对俳句和和歌有所了解,范强强更是获益匪浅。

得到名师指点,范强强在评高级职称时,二外日语考试获上海第一名。

“名师不仅向我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开拓了我的眼界。”

范强强自身的努力加上良师的点拨,在英语、日语方面精进许多,为他日后的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外语基础。

自学之路,永不言弃

1974年,之前下放到松江的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要恢复到上海,研究所便开始招募人员。范强强在别人的推荐下前去面试,顺利通过。但当年要把工作从郊区调到市区是很麻烦的事,研究所到1978年才把手续办成。

他在厂里还自学了世界经济。1979年,他在复旦大学当教师的表哥带他会见世界经济系的系主任陈冠烈教授。陈教授听说他英语不错,就拿出一本专著来,让范强强先看看,再对内容作出解释。

“后来我看了十分钟。陈教授期间一直在和表哥聊天。十分钟后我也跟着一起聊。陈教授说我叫你看书,你怎么不看?我说我看好了。”

陈教授问了几个问题,发现他真的看懂了,感到很惊讶。因为当时懂外语的年轻人很少,而他居然连专业书籍都能读懂。陈教授让范强强参加他的研究生考试,指定了一个备考书目,让他抓紧学习,届时参加考试。

而新闻系的主任也发现了这个好苗子。他说如果范强强没考上陈教授的研究生,就去他那里读,一边读书一边编译文集。

这两个读研提议对范强强来说是很好的进修机会,但毕业后就不会回消防研究所了。回所后他向领导报告,领导明确表示不同意。

当年单位不同意是不能考研的。另外范强强感到但他心里总过不去。研究所好不容易才把自己调了过去,说走就走未免太没人情;加上所里缺日语翻译。于是他放弃考研,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可陈教授并不想轻易放弃。两年后,陈教授说他系里有个助教不适合搞学术,但日语不错,也愿意当翻译,建议他与范强强换岗位,让助教去研究所里当日语翻译,范强强跟着陈教授做研究。

所领导仍然没同意。当时范强强已经成为业务骨干,对消防有了兴趣,因此也没感到太可惜。

消防研究所为他提高口译水平提供平台

毕竟是自学,范强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标准。早年学习时用不起录音机,后来条件好了些,他下决心要补齐短板,便买了个录音机,每天花很多时间听起地道英语,纠正发音。

他有些朋友在中科院做译员,口语优秀。于是范强强和朋友们讲好,平常见面时就不讲中文了,只讲英语。

研究所也给了他很多锻炼的机会。每当上海有各种国际展览会或者比赛时,所领导就让他去当译员。最长的一次上海国际航空展,当一个月的译员。要练口语,实践越多越好。

“那时候机会不多,只要有,我就抓住。”

接下来就是担任消防行业的技术讲座和研讨会的译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种机会越来越多。范强强就正好利用之前的口译经验,加上消防知识面广和每次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很快在担任消防专业译员的岗位上崭露头角。

2003年 公安部白景富副部长会见国际消防协会联盟主乔治·米勒先生时担任译员

2003年 公安部白景富副部长会见国际消防协会联盟主乔治·米勒先生时担任译员

1986年,中国举办第一届北京国际消防技术交流展览会,需要一支专业的口译团队。范强强第一个前去报道,领导一看是他,便充满信任,让他担任首席译员兼口译组大组长,负责安排大会所有翻译工作。

那时候外语人才很少,全国4个消防研究所里凡是留学过的人,都调来当译员。其中担任技术讲座译员要求高,都是比他年长八岁十岁,清华北大和中科大等名校毕业,出国进修过的人。

作为首席译员,他承担开幕式和部领导接见外宾的口译工作;作为组长,他自己担任技术讲座的场次最多,别人家里有急事请假,他也只能自己顶上去。在大家的支持下,大会的口译工作顺利完成,得到领导和同仁的好评。

“领导安排的工作,我都要尽全力做好。”

认清自己能力的边界,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范强强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翻译一些英文、日文的文学名著。这可能是许多学外语的人都有的梦想。范强强早年翻译了一些英文诗,短篇小说,得到过翟象俊教授的好评。

但是,在真正要做这件大事前,范强强感到必须对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和在这领域可能达到的高度做调研评估。他把自己的译作与彭恩华教授、李家云先生(《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名著中译本的译者)的译著比较,发现水平差得太远,主要原因是自己文学功底浅,又缺乏形象思维的天赋。加上外语学得晚,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文学无关,要译成一流的文学译著是不可能的,译成二流的也很困难,这就不值得做了。

认清自己能力的边界,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是痛苦的。但只有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于是范强强把全部精力都花在消防专业上。

“在小领域里扎进深根,做到足够好。”

他确实做到了。从1994年起他在中国消防协会主持全国消防科普工作,因工作出色于2001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先进工作者。2001年,他还成为中国消防协会第一批专家委员会委员。

范强强没有因为忙而放弃翻译工作。1994年,他申请编著英汉汉英词典的课题,因为1984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的《英汉消防词典》已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了。等到课题正式批准下来时,距离规定完成课题的时间只剩一年半了。

那时范强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一年半里草草编完,课题可能评上部二等奖;另一种是延期把词典编好,但这意味着非但评奖没可能,延期编词典的工作还只能主要在业余时间做了。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他找来了两位得力帮手当副主编。一位是前北京消防局局长陈维,北大毕业,是具有优秀外语能力的消防行家;另一位是某翻译公司的资深翻译张本延。参加编写的还有其他9位消防同仁。等到词典出版,已是五年之后了。

“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做好,再留下不足之处,也只是我们的能力有限,但问心无愧。”

后来,《英汉·汉英消防词典》正式出版,并收藏于英国消防学院和大英图书馆,得到业界的好评。

《英汉·汉英消防词典》,主编 范强强

《英汉·汉英消防词典》,主编 范强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公安部消防局领导有次考察英国消防学院。问到是否有中文书籍,学院人员便拿出了这本词典,说只有这一本,并赞赏有加。

价值

范强强的青年时代,没有当代年轻人所拥有的众多机会。他只能自发努力,坚持学习。他坚信,无论条件多艰苦,只要自身足够努力,都能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而现在,退休二字,对范强强来说也只是新的开始。他并未离开消防行业,也从未放松外语学习。

消防体制改革后,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条例》。《条例》译成英文后,要有人担任终审工作。经消防救援局推荐,应急管理部国际司委托范强强担任终审,他按时完成这项工作。

“我觉得能继续发挥自身价值,是最重要的。”

范强强所创造的价值,源于他不懈的努力:自学两门外语,精通消防知识,精进翻译能力。自始至终,他对外语和翻译学习都有着明确的认知。

多看,多学,多用

范强强的青年时代,没有当代年轻人所拥有的众多机会。他只能自发努力,坚持学习。他坚信,无论条件多艰苦,只要自身足够努力,都能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范强强自学成才的那个时代,鲜有人会重视外语学习。他却早早意识到外语的重要性,奋发努力,掌握了英日两门外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语言使人多了一个掌握知识的维度。”

许多人认为外语只是一种工具,他却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外语,他能明白别人看不懂的内容,不需要翻译的桥梁,直接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框架。外语也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研究所工作时,范强强看的图书资料都以外文居多,因此他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是能比别人快一些。

在谈到如今学外语出身的毕业生人生规划时,范强强认为,如果天赋很高,又有兴趣,那么从事文学翻译,同声翻译是不错的选择,但这些领域需要的人少,能取得大成就的人更少。

对于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来说,从开始工作起就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职业生涯。如今上过大学的年轻人普遍外语水平比较高,人工智能翻译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需要专职翻译的单位越来越少,因此外语毕业生最好把笔译、口译和用外语写作视为自己的部分,而不是全职工作。你必须继续在外语上花功夫,保持你在本专业的优势,否则理科生至少可能在笔译和外语写作上超过你。另外你还要学习其他有关知识,这不仅能帮助你做好专业翻译工作,而且能帮你胜任其他方面的工作。这一切的背后是终身学习,它让你实现人生的精彩,并使你在退休后继续受益。


上一篇文章:   人社部:76项职业资格将退出“职业资格目录”,消防员、应急救援员、森林消防员升级准入类

下一篇文章:   消防释疑:疏散走道20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