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防火事业的重大战略转折 ——“5·6”大火后看中国森林防火30年巨变

 2017-05-03 11:03:3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9587

  大火来时,浓烟滚滚,飞沙走石,大街上乱成一团;大火过后,放眼望去,山是黑的,树是黑的,房子也是黑的。

  1987年5月6日发生在大兴安岭的这场特大森林火灾,夺去211条鲜活的生命,烧毁100多万公顷森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森林防火史上最惨痛的教训。

  也正是这次森林火灾,成为我国森林防火史的重大转折点。30年来,我们深刻反思,不断总结,学习森林火灾的属性,总结森林防火的规律,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防火道路,森林防火成就举世瞩目。

  依法治火,一把手挂帅担责

  “5·6”大火发生后,我国把森林防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层面上的第一大动作就是当年7月18日批准成立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第二大动作就是当年12月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的森林防火行政法规《森林防火条例》,把森林防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办法用法规形式固定下来,把森林防火的责任与地方行政领导的乌纱帽挂起钩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31个省(区、市),350个地(市、州)、林管局,2600个县(市、区、旗)、林业局都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专门办事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至2016年底,全国建立健全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3319个、办事机构3500个,森林防火专职管理人员23962人,11个省(区、市)建立了专职指挥员制度,10个省(区)成立了预警监测机构,初步构建了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

  依据《森林防火条例》,各省(区、市)普遍制定了《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建立了以火源管理、入山人员管理和宣传教育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制定并实施了《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办法》。从此,违规用火、失火毁林将受到法律制裁,相关责任人防控不力也将被依法问责。

  实践表明,法制体系的健全,使得各级领导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各项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并得到落实,森林防火经费投入明显增加,森林防火意识显著增强。总之,自上而下的这两大动作基本奠定了各级政府负全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中国特色森林防火工作格局,形成较为完整的森林防火组织领导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使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步入依法治火的新阶段。

  科学防火,灭隐患于萌芽状态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就确定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八字方针,“5·6”大火以血的教训再次警示我们,一定要把口号变成行动。30年来,各地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防火宣传铺天盖地,火源管理疏堵结合,预警监测不留死角。

  加强火源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森林火灾。今年4月初,一则“男子欲上山烧纸被制止骂称要灭护林员九族”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力挺视频中恪尽职守、忍辱负重、文明执纪的崂山护林防火队员。像这样的护林员,全国约有30万名,他们默默坚守在林区,成为新时期野外火源管理的第一道屏障。

  森林防火设施是开展森林防火的基础保障。1987年以前,我国林区森林防火设施薄弱,扑火装备缺乏,不少地方近乎空白,道路交通、通信设备、气象服务等也相当落后。“5·6”大火后,国家和各地不断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力度,全国范围内更新改造瞭望监测系统、信息指挥系统、预测预报系统,建设隔离带网,购置先进的扑火装备。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建立有1.5万多座防火瞭望台,132万多公里防火公路,115万公里防火隔离带,1万余个防火物资储备库,配备5.6万余台森林消防车辆,近1000万台(套)扑火机具,25万台(部)电台。重点区域实现全天候、立体化监测,卫星遥感、航空巡护、视频监控、高山瞭望、地面巡逻和雷电监测等技术多效合一,火情瞭望覆盖率达68.1%。

  与此同时,我国初步建立了国家森林火险预警体系,火险预警和火灾监测精度逐步提高。

  地空协同,应急能力后发赶超

  防,只是应对森林火灾的一个方面,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必须时刻做好应对森林大火的准备。先进的装备、通畅的通信系统和能打硬仗的队伍是快速处置突发火情的关键。以“五·六”大火为鉴,近30年,我国从消防装备、森林航空消防、通信指挥系统、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提高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奋力追赶欧美第一梯队。

  森林扑火装备告别“一扫天下”时代,装甲运兵车、森林火灾多管发射器、脉冲式灭火水炮、高扬程水泵、远程灭火装置、森林消防水车、专用通信指挥车等多种高新设备投入使用,扑火手段也由早期完全依靠人力扑救发展到现在的人工扑救、索降灭火、机降灭火、直升机吊桶灭火、固定翼飞机灭火、水泵灭火、特种车辆灭火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实现了地空配合、立体作战。

  特别是,森林航空消防迎来大发展。全国形成以北方、南方两个航空护林总站为核心,以各航空护林站为骨干,较为完备的森林航空消防体系。森林航空消防覆盖区域达19个省(区、市),总航护面积331.6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4.5%,航站数量达到26个,每年租用飞机100多架。

  通信指挥系统是火场求胜的“大动脉”。我国初步建成以超短波通信网为基础,以卫星通信和机动通信为补充的通信系统,森林防火通讯覆盖率达70%。全国建立了国家到各省的基础网络、指挥调度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信息快速上传下达和火情“早报告”。

  精良的装备要掌握在精干的队伍手中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力。全国现有森林消防专业队伍3264支、11.3万人,半专业队伍1.6万支、47.1万人,应急森林消防队伍5430支、19.7万人,群众森林消防队伍12.8万支、271万人,基本形成了以地方森林消防队伍为主力军,以武警森林部队为突击队,以航空护林队伍为尖兵,以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应急分队、林业职工、林区群众和志愿者等为后备力量的火灾扑救体系。

  明确职责对于处理突发事件至关重要。2006年,国务院制定发布《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这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森林火灾应急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望未来,提质增效机不可失

  在世界范围内森林大火频发、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连续实现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受害森林面积、人员伤亡“三下降”的好成绩,这是森林防火能力提升的最有力证明。

  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跟过去比,森林防火工作实现跑步前进,但我国的森林防火仍然存在不少“软肋”,比如,预警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防火信息化水平较低,森林消防队伍能力不足,森林航空消防供需矛盾突出,林区道路和阻隔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同时,夏季雷击火频发,森林防火工作亟需由单一防范人为火向防范人为火和自然火并重转变。

  令人欣喜的是,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未来10年,我国将投资450.95亿元对症下药,通过实施林火预警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森林消防队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林火阻隔系统、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六大建设任务提质增效,使24小时火灾扑灭率超过95%,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9‰以内。

  总之,5.6大火之后的30年,是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地位不断提升、能力不断增强、成就十分显著的30年,也是我国森林防火战线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的30年。

  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我们相信,无论“5·6”大火过去多少年,中国森林防火事业都将更加充满希望,为了祖国的生态安全,更为了亿万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一篇文章: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杨柳絮防止发生火灾的紧急通知

下一篇文章:   浙江省2016年度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260人合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