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草莓大棚发生火灾致3死,原因令人惋惜……

 2023-10-24 16:46:06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浏览:1487

2022年12月18日

北京市顺义区一草莓大棚发生火灾

近日,该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其中1人起火后未选择第一时间逃生

而是在大棚内收拾财物

错过了最佳逃生时机

2022年12月18日23时49分,位于顺义区杨镇东焦各庄村顺平路与龙尹路交叉口南200米路东的草莓大棚发生火灾,烧毁23个大棚过火面积约22000平方米,火灾造成3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224.93万元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2023年10月20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关于顺义区“12·19”较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调查组认定,该起较大火灾是一起责任事故

一、事故直接原因

综合分析起火原因可排除电气线路故障、生活用火不慎、明火作业、飞火和雷击引发火灾的因素,不排除外来火源所致。

起火地点位置示意图

起火地点位置示意图

二、火灾蔓延扩大原因

消防救援机构提取事故现场西二列14号大棚毡布和塑料布,送国家建筑防火产品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结果显示其氧指数分别为 19.7和18.5,均小于22,属于易燃材质,起火后燃烧蔓延迅速,易造成大面积燃烧并产生有毒有害烟气。

三、致害原因分析

在大棚内居住的人员距离起火部位较远,加之火灾发生时间为深夜,导致被困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起火。操作间出口更靠近起火区域,当被困人员发现起火时,大棚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将出口封闭,是造成西一列9号大棚内2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现起火后未选择第一时间逃生,而是在大棚内收拾财物,错过了最佳逃生时机,是西一列6号大棚内1人死亡的重要因素

四、间接原因

设施农业项目安全基础薄弱

事发大棚为村民自行建设,缺乏防火等方面安全设计,防灭火、应急避险设备设施不健全;种植人员防火安全意识不强,部分大棚内堆放杂物、棚外杂草未及时清理;因草莓采收现实特点,多数种植人员在大棚内居住,部分大棚内置有电饭锅、电热水壶、空调、电热毯、电冰箱、洗衣机等生活设施

有关部门单位未有效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顺义区农业农村局履行行业安全管理监督职责不力,对大棚火灾防范工作督促指导不够。杨镇政府履行属地管理、监督职责不到位,辖区内大棚火灾隐患及人员居住问题反复发生。东焦各庄村村委会未严格落实大棚火灾隐患及人员居住问题排查整治要求,督促整改不彻底,火灾隐患长期存在。

具体事故调查报告全文可以通过附件查看

无独有偶

2021年4月6日

安徽省池州市一商场发生火灾

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

群众安全意识淡薄

3名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返回收拾财物

错失逃生时机

一起起事故,一条条生命

令人心痛和惋惜

请牢记火场逃生“六不要”

01  不要惊慌失措

发现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应尽快判断着火位置、火情大小,火势蔓延方向,再决定逃生方式。当进入陌生环境时,要先熟悉周围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

02  不要贪恋财物

火灾发生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03  不要乘坐电梯

火灾发生时,应向安全出口、楼梯间等方向逃生。电梯随时可能因火势蔓延,引发停电或者故障,加之电梯井、管道井等竖向井道易形成“烟囱”效应,一旦被困难以逃生。

04  不要随意开门

室外着火时,如果门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05  不要盲目跳楼

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06  不要疏忽大意

平时养成熟悉疏散路线的习惯,积极参加疏散演练,熟练逃生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掌握结绳逃生、湿巾防烟、低姿前行、报警求救等逃生、避难方法,做到有备无患。

附件:顺义区“12·19”较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上一篇文章:   天津市火灾高危单位有这些

下一篇文章:   2023年消防宣传月主题:预防为主,生命至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