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欢迎来到消防百事通 消防产品  |  APP下载  |  消防工程群  |   手机站    公众号
  • 资讯
  • 问答
  • 文库
0 我要加群
我要投稿
2022中国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亿欧智库)换个角度再思考
2023-05-18 17:13:56浏览量:937
[加微信:fire114119,邀请你加入消防百事通交流群!]

2022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一、背景

建筑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行业,人类从树上下来走进山洞,又从山洞走向土、木、石建筑,都是伴随着人类对科技、文化的不断理解,在我们身边有形状的体现,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巴黎圣母院、萨佛耶别墅,人类社会千年的生死信仰,民族自卫,宗教圣殿,现化建筑的起源不断发展。

今天的建筑大多是钢筋与混凝土,美观与功能可以自由发挥,人类智慧发明了城市,并构建了恢弘的“建筑森林”,今天的互联网要用“硅基”重构这个“碳基”社会。

本人对这个智库的核心观点有点意见,建筑作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空间应以对象与内容为主体,本文业务性和技术性过强,掩盖了建筑作为生产容器的业务性及交互性关系。

前言与核心观点

首先了解建筑可以先从天空中俯视建筑所形成城市,建筑是人们在城市生产生活的容器,因为人们在生活生活中有不同的场景与角色,我们的建筑结构有了场景的分类。学校有教室、实验室、操场,医院有手术室、病房等,同时不同角色配上不同建筑设施,如老师有讲台,X光医师有防电离辐射房,家居有厨房,机场有登记口等。脱离场景谈建筑是虚无的,正如脱离建筑谈业务是无根之木,两者是互为依存的。

城市功能详解

这是城市以场景与功能使用与组建,这是打开数字城市应有的方式。建筑放在城市中理解,城市放在功能中理解,这样我们对建筑数字化理解的边界与内容都发生的根本性的调整,当然我们的调整不是为了调而调,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看清建筑数字化的自然演变路径,而不是所谓的政策路线。本报告建筑的功能性与BIM技术太强了,更象是BIM技术发展困难与分析,与建筑行业数字化关系不大,或者只是把建筑BIM看成了建筑数字化的中心,那只是建筑空间数字化,其实还有建筑数据身份系统,建筑数据价值系统,BIM算起来是沉浸系统,类似“元宇宙”三要素。

二、4个核心观点的不同理解

(原文截图)

原文截图

1、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不是降本增效,不是组织重构,是什么呢?是城市空间与时间的折叠导致城市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的再定义,生产资料的对象与属性不对了,生产关系也颠覆了,从而给社会分工带来的重构与社会文化的转换,这是建筑数字化的本质,本文说的那只是经济现象,组织现象。

原文截图

2、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不是分析应与数据驱动,这是结果,核心是围绕建筑数据的确权,同一空间内的不同建筑对像及对像与角色发生关系的数据权属关系是目前开始建筑数据化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步,没有建筑数据资源的资产化、货币化,建筑行业数字化是无法可依的从林数字化,是不会有行业正向的沉淀,更谈不上转型。

原文截图

3、建筑行业的数字化重要抓手:不是BIM,BIM是一种结果,不是目标。建筑数字化的抓手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个:一、安全,二、经济,三、满意。通信建筑数字化让这三者关系动态平衡,就是我们最好的抓手。安全是政府、公共的要求,我们可能获得政府与社会支持;经济是企业的目标,只要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就有动力调动社会资源来参与;满意,无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都是整个社会的动力源,他们在安全,经济两大块的支持下满意就是幸福指数。

原文截图

4、以上三个观点都是建筑为目标的,第四个核心观点跑题了吧!大概这个“报告”的主要编制人是做BIM研究的吧。因为目标都不对了,就不再多说了。

上面是对本报告四个核心观点的一点点粗潜见解(写下上面的文字之时,我还没能看见报告下面的内容,鲁莽了点,不过观点错了,论据再对也是没有意义的),别人是团队智库,我这是个人视角,难免狭隘思维会对报告有所误解,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之用吧。

三、内容分析

1、研究边界对吗?

研究范围界定:把人与建筑分离研究建筑,这本身就不是完整的建筑数字化思维,只是技术思维,所以就不再评价了,不在一个对话空间内。

下面这个图可以代表:

SPP(服务支付平台)

SPP(服务支付平台)(JZSPP.CN)

注:JZ(筑建) 因为担心太土,就是SPP了,域名就加了JZ了。

2、建筑行业数字化生态对吗?

原文截图

为什么不对呢? 核心不对就不说了,建筑没有场景吗?场景没有角色?这里的角色不是狭义的服务建筑的角色,是广义的建筑服务的场景角色,这才是建筑数字化的目的。                                     

3、对现状与目标的理解需准确,如在正确的附着点是可行的,明确数权确权,数据技术,数据商业。

2原文截图

四、小结

在对建筑产业数据化的理解上,如果只是从建筑本身的数字化理解,本文契合的,业务路径与数据路径都很详细完整。但正因为我们有大量已经建成的建筑,这类建筑的数字化也要在日常使用中数据化,再有建筑数据化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务建筑中生产生活的人。本文如果能在建筑数据化之外,并在服务建筑场景与对像上下一点功夫,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与动力,加速建筑行业的步伐与数据及对象的全面性,同时对建筑数据法人主体的同一法律空间不同使用场景的法律与技术关系再深化一下会更有可操作性。

陆春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消防百事通系信息发布平台,消防百事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条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
评论

联系方式 | 加入消防百事通 | 关于消防百事通 | 网站地图

消防知识、消防器材、消防技术、消防法规的学习交流中心 --消防百事通--一起来关注 www.fire114.cn

© 2021 消防百事通 苏ICP备19006513号-1

苏公网安备 32099502000190号